克劳斯·缪伦院士展望纳米石墨烯材料前沿进展

发布者:邹雨珊发布时间:2025-09-17浏览次数:10

  915日,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校荣誉教授克劳斯·缪伦(Klaus Muellen)做客高能论坛,为师生作题为“纳米石墨烯:石墨烯纳米带和石墨烯”的学术报告。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智林杰教授主持报告会。本次报告会是克劳斯·缪伦院士此次来校开展短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克劳斯·缪伦院士作报告

智林杰教授主持报告会

克劳斯·缪伦院士作报告

克劳斯·缪伦院士报告中解答疑问

克劳斯·缪伦院士首先以莱啉基材料的分子尺寸会导致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维度的COF材料结构和性质迥异两个例子为切入点,指出纳米材料的“尺寸”和“维度”会对材料理化性质产生极大的影响。随后,他围绕“纳米石墨烯材料”这一主题,分享了他及其团队在相关领域长期以来的大量学术成果和前沿知识。

克劳斯·缪伦院士详细介绍了一种石墨烯的电化学剥离(EE)制备法,可以实现高产率的合成无表面活性剂的石墨烯,其中超80%层数在1-3层。他列举了这种电化学剥离石墨烯(EEG)的优越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团队将EEG与聚酰胺复合制备出轻质高强度材料,大幅度提升了聚酰胺材料的强度和热稳定性;EEG也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改善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在电化学储能领域,EEG可以包覆硅制成一种高容量和高化学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储锂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也有应用前景等。

克劳斯·缪伦院士强调了石墨烯基材料的几个重要特点,如载流子的“高机动性”、一层原子的超薄层结构、无带隙、光学透明等。他介绍了另一种石墨烯纳米带(GNR)材料的合成策略和前沿应用,包括量子计算、人工神经网络、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报告结束后,克劳斯·缪伦院士就在场师生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克劳斯·缪伦院士与师生交流

克劳斯·缪伦(Klaus Muellen),国际著名有机化学家、高分子化学家和富碳材料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两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德国化学会原主席、德国先进科学与医学学会主席,《美国化学会志》(JACS)副主编等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务。首次提出了富碳高分子概念,是固体有机化学与有机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富碳化学与相关材料研究领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00余篇,被引逾170000余次,H因子超过170;获范特霍夫奖、法兰西学院奖、赫尔曼施陶迪格奖和阿道夫冯拜耶奖等60余奖项。


Baidu
sogou